2024年10月28日,珞珈MPA论坛在学院106会议室成功举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包国宪教授作题为“从政府绩效管理到政府绩效治理:理论重构与实践创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陈世香教授主持。院长刘伟教授、副院长王增文教授及300余名MPA、硕、博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讲座开始前,陈世香教授简要介绍包国宪教授。刘伟院长致欢迎辞。他们对包国宪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期待包国宪教授的精彩分享。包国宪教授长期关注政府绩效治理领域,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现担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视野》杂志总编、《政府绩效管理评论》主编;兼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管理学会会长等职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公共管理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讲座中,包国宪教授围绕“政府绩效管理的演进过程及背景”“政府绩效管理典型案例分析”“为何走向绩效治理”“如何走向绩效治理”等方面梳理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沿革,详细介绍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及其基本构成。
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演进过程及背景”方面,包国宪教授梳理了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的沿革发展,指出其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和公共价值治理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包国宪教授回顾了国内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演进,指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一方面学习了西方绩效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调整适应自身改革要求,能够为政府行动明确导向性,为政府决策制定、公共项目开发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理论命题和热点研究议题。公共价值理论、网络治理理论为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进路;学界围绕公共服务绩效、政府绩效信息等问题展开探讨。
在“政府绩效管理典型案例分析”方面,包国宪教授借助杭州绩效管理实践案例、中国税务绩效管理实践案例、广西绩效管理实践案例、福建绩效管理实践案例展开对比探讨,指出上述四个实践案例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各有特色,但也有各自存在的问题。如广西在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层面进展突出,建设了完整的绩效管理组织架构,通过线上数字化平台为政府绩效管理赋能,但也存在下级上报绩效标准过程中的“避责”博弈,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脱钩,社会评价体系不甚完善等问题。案例展示了各地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样态,有助于直观理解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创新发展。
在“为何走向绩效治理”方面,包国宪教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分析。理论层面,指导政府绩效管理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本身存在问题,如以工具理论为核心追寻,强调顾客导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价值,且存在理论碎片化问题,难以作为顶层设计的科学理论指导绩效评估实践。实践层面,传统绩效管理在战略目标传达和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形,各部门之间协同不足,关注部门绩效而非整体的政府绩效,且社会参与度不高。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必要对政府绩效管理的方式做出变革,走向“绩效治理”。
在“如何走向绩效治理”方面,包国宪教授重点介绍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理论),为重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该理论以公共价值为主线,将政府绩效视为一种社会价值建构,强调产出即绩效,从选择、约束、领导三个机制的角度拆解政府绩效治理过程。为支持理论落地,该理论还建构了社会价值建构体系、政府战略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政府绩效治理的部门体系、协同领导体系等操作化系统,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向绩效治理转型发展。
在交流总结环节,现场同学与包国宪教授就协同治理过程中的绩效治理问题进行了交流。陈世香教授作总结,他回顾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指出包国宪教授在长期研究、逐步深入、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框架”,分析了该框架对指导中国政府绩效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勉励同学在学习研究生涯中持续钻研,不断拓深积累,关注实践和理论中的重要议题。
(供稿:牛一凡;供图:薛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