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活动
    “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十七期简报(图文)
    发布时间:2013/12/02 14:35:49来源: 浏览次数:

    2013年11月26日晚7点,我院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第十七期学术沙龙在学院317教室顺利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是“论‘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契合——基于方法论视角的考察”。主讲人是罗雪飞博士,主持人是邹旭怡博士。

    在报告中,罗雪飞博士首先梳理了国内当前存在的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时,未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呼唤“顶层设计”;第二种观点认为,未来还应继续走“摸着石头过河”的路,而对“顶层设计”持怀疑态度;第三种观点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并不矛盾,两者可以辩证统一。

    随后,罗雪飞博士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意义”和“‘顶层设计'的限制条件及其特征”两个方面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回应,并由此展开对“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契合的论证。通过剖析“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内涵,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对人类自身具备的理性及所掌握知识的有限性的承认、非整体工程式的“零星社会工程”思维和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而“顶层设计”则受制于人类的理性,知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共识以及改革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通过分析,他进一步认为,“顶层设计”所受的理性和知识上的限制及其宏观的和相对抽象的特征,与“摸着石头过河”承认理性和知识的有限性是一致的;难以达成共识对“顶层设计”的限制以及“顶层设计”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共识的特征,与非整体工程式的“零星社会工程”思维也是一致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顶层设计”的限制以及“顶层设计”的渐进性特征,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路径也是一致的,都反对暴风骤雨式的激进改革。基于此,罗雪飞博士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指导中国改革的重要方法与“顶层设计”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契合。

    在点评环节,胡勇老师和吕普生老师分别对罗雪飞博士的论文给予了评价。胡勇老师认为,从整体上讲,罗雪飞博士的论文是一篇相当成功的习作。结合自己的研究感悟,他指出,从西方社会一直存在的建构主义和渐进主义、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的传统来看,“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论证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要比论证二者之间的相互契合相对容易一些。同时,他还指出,论文在逻辑上存在一点不足,即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实然逻辑和它们的应然逻辑弄混淆了,以至于造成论文的逻辑不是很顺畅。并进一步建议,论文可以结合具体的政治格局与改革的具体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会更精彩、更生动。

    IMG_4910.jpg

    (沙龙现场)

    吕普生老师首先对罗雪飞博士的论文给予了肯定。他认为,作为一篇小论文,已经比较成功了。同时,他又指出,既然论文是“基于方法论视角的考察”,那么,论文就应该明确地从具体的方法论切入,即贯穿某一个特定的方法论,这样,整篇论文的主题和脉络才更清晰。而且,他进一步指出,论文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鲜明,论文所要论证的问题需要在开头进一步予以澄清。在指出不足后,他建议,论文可以首先设定几个变量,然后逐一地分析改革的约束条件,弄清楚“什么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更好”、“什么情况下‘顶层设计’更好”、“什么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更好”,据此提炼出中国改革的模式,这样学术贡献会更大。

    在互动环节,各位同学结合两位老师的点评,就罗雪飞博士的论文结构安排、论证方式以及核心概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罗雪飞博士给予了积极回应。最后,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下期预告: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研究。主讲人为:舒刚博士,时间定在12月20日左右。热烈欢迎各位学友参加。

    (叶周霖 供稿;周岑银 摄影)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大学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地址:武汉大学welcome网站注册入口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Baidu
    sogou